湖南省常宁市平安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村民农闲时爱读书,农民夜校也十分火爆。平时,村民在夜校学习油茶制作和水果种植等技术,也学习书法和国学等文化知识。平安村村民读书和上夜校的场所,正是湖南图书馆“藏书于民”活动地之一的平安村藏书点。
截至目前,类似平安村这样的藏书点已建立36家,均由湖南图书馆与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学校等合作共建,累计调拨图书13万余册,服务人数近34万。
据介绍,湖南图书馆现有藏书约500万册,但馆舍面积仅3.2万平方米。为提升图书资源利用价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湖南图书馆于2020年底开展“藏书于民”活动,将外观完好且具有阅读价值的下架图书向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开放,并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湖南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贺美华说:“‘藏书于民’活动的开展,既缓解了馆藏资源的增加与有限的馆舍空间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有效缓解了馆藏资源的闲置与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
平安村藏书点现有藏书1万多册,以村民和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年接待本地居民约1.1万人次,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该藏书点每天的开放时间从8∶30持续至17∶30,遇上有夜校课程时,开放时间延长至22点。平安村党总支部书记周法文说:“这个藏书点让村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打开了大家的视野,也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
湘潭市湘钢一中于2021年向湖南图书馆提交了共建藏书点的合作申请,经实地考察确认符合建点条件后,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湖南图书馆为湘钢一中藏书点配备图书约1万册。在此基础上,该校建起了集校史馆、党员活动中心、教工之家和藏书点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空间。湘钢一中工会主席、藏书点负责人陶继本说:“我们会充分征询教职工的阅读需求并向湖南图书馆进行反馈。接下来,我们还将依托藏书点开展更多阅读分享、专家讲座和读书活动。”
与此同时,湖南图书馆还在各藏书点积极开展信息素养、资源推广、阅读分享等多元化服务,渐进式打造集学习交流、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型文化阅读空间。例如,建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发改书吧”藏书点,除开展借阅服务外,还经常组织名家讲座、微风论坛和青年学习小组活动等,湖南图书馆还曾在该藏书点开展题为“探索如何运用新型数据库提升咨政服务能力”的公益课,为党政机关履职提供知识支持。
为推进藏书点阵地建设,湖南图书馆积极将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到藏书点,截至目前,共为各藏书点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群众性文化活动328场次,参与人数超过8万。在栖凤社区藏书点,“信息素养进社区”湖南图书馆线上服务分享会助力社区居民提升学习能力;在湖南省科学技术厅藏书点,“湘湘图图故事会”帮助小读者更好地了解湖湘文脉和红色基因。
在保障纸质文献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湖南图书馆还为藏书点配备数字资源阅读机,并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免费数字阅读服务。
目前,湖南图书馆“藏书于民”活动已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体系化的制度设计、组织化的运营保障、参与式的治理与服务,让公共文化资源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再次激活。“我们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细则,对申请资格、申报制度、审批流程等作出了详细要求。合作期间馆里负责藏书点的业务指导、图书的定期更换,并协助其开展相关阅读活动。”湖南图书馆“藏书于民”项目负责人王昕晗说,合作期满,藏书点可选择续约,也可选择将图书退还至湖南图书馆。
值得关注的是,湖南图书馆“藏书于民”活动的有益探索为湖南各地公共图书馆提供了积极示范,该项目目前已在湖南多地以不同形式铺开。常宁市图书馆馆长黎宏斌介绍,常宁市已在当地乡村建立了7个流动图书点,目前,常宁市图书馆每年下架的约1万册图书也主要向流动图书点倾斜。
“藏书于民就是藏智于民,也必将推进藏富于民。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社会力量加入到‘藏书于民’活动中来,让书籍里的知识流动起来。”贺美华说。
2024年8月23日《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