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馆员日记】辽宁省图书馆李光媛:三斤半的幸福

发布时间:   2017-12-08

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三斤半的幸福

这个月过后,我在辽宁省图书馆参与组织、策划展览和讲座工作就整一年了。随着一轮春夏秋冬走过,装着“读者留言簿”的大信封已经整齐地码了厚厚一摞,重量已是三斤半有余。

三斤半,于北方的大白菜不过是一棵的重量;于我爱吃的里脊肉,大概够炸两盘。但是在我眼里,这三斤半重的“读者留言簿”却似珠宝翡翠,价值连城,分量无所能比。它见证了读者的脚步,记录了最真实的感受,也渗透着人们的文化追求。

表达感谢——

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先生冯景春(84岁)留言说:“我深深地感谢你们举办这次展览,我一字不漏地看完了展板的所有说明,我将告诉我的孩子们,如有时间和机会也来参观一下,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布鲁斯·萨姆用英文留下一段话,翻译过来是:“这是三位艺术家的一次伟大的展览。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你们的场馆,馆内的展览是一份美好的惊喜。感谢你们把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组织和展示出来,他们的作品真是很赞!”

由衷致敬——

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学生张文熠留言:“我觉得彭敏你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表现得很出色,虽然第一名不是你,但你是我的偶像,我要向你学习!”

读者张家恕留言:“能在辽图举办的这个展览上见到堂兄家瑞的作品,格外高兴。几十年不见,人都老了,念念。”

触景生情——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的孙路遥留言说:“最美的时光里,我走在这条绚丽却不属于我的街,悄悄藏起时光的底片,让它变成陈年的私酿,希望多年以后我也是这美丽城市的一分子。”

沈阳城市学院的张洋留言:“这里很美,给人安静、祥和的感觉,不免有些想念家乡——美丽的鹤城,一个人,一座城,只身一人来到沈阳求学,觉得沈阳的历史文化浓厚,很爱这里。希望这里越来越好,希望一切都好。”

读者李崇田留言:“我是凤翔人,在这里看到凤翔年画很高兴,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岁月。温馨如故。”

引发思考——

无名氏留言:“此次年画展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并向世界推广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读者张书华留言:“我是接触‘圆明园四十景’最频繁的读者,因为我是坚守展览展示厅的一名保安。其实,我是个外行人,布展那天正好是我当班,当时感觉这些图景大同小异。可就在我第二次当班时,当看过圆明园的历史简介后,再看每幅图景就感受到了它的文化力量。经历几代王朝、多年建设,它成为一个世界奇迹,如今却变成废墟,它警示我们悲剧不能重演。愿祖国昌盛。”

提出希望——

读者张可爱留言:“很有新意,希望增加精美的插画展,会更好哦!还会再来,五分好评!”

读者李鹏留言:“辽图举办的年画展可以让读者切身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几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千里迢迢来到沈阳也很不易,如果能给大家做个讲座会更好。另外,不少年画中蕴含吉祥的寓意,如果每幅年画都能简介一下会非常有意义,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那些涵义了。”

150米长的展线、90多分钟的讲座很快就会过去,但组织一场展览或讲座却不是一件易事,从前期活动策划、宣传稿撰写、画面校对、活动物料制作、来宾沟通接待、启动仪式举行,到后期影音资料整理挑选、新闻稿收集、档案填充归置……这一整套流程的完成需要图书馆人持续、高效的努力付出才能一一实现。正是有了“读者留言簿”中的一句句箴言和感慨,我们才从中汲取到满满的力量,我们会被小朋友的留言逗乐,会被青年大学生的多愁善感感染,会被观众和读者理性的思考折服,会被耄耋老人认真的态度震撼……三斤半的“读者留言簿”引发了我们对读者活动方向的思考和细节的把握,它将作为我们幸福的源泉和前行的动力,在工作疲惫时受到鼓励,在工作疏忽时得到警醒。其实,收获的哪里只是读者,更有我们。

(作者单位:辽宁省图书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