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图书馆联合辽宁省图书馆等全国219家图书馆共同开展“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系列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册)项目为重点,集中展示我国的非遗记录工作成果与履约成绩,讲好非遗保护中国故事,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
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
202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我国于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在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特举办此展,回顾20余年来我国的申遗历程,和在非遗保护建档记录方面的履约成功,展示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的独特魅力和保护传承取得的可喜进展。
展览地点:共享大厅
展览时间:2023年6月下旬至8月
酷雅智慧阅读空间数字阅读展映
传承人-林初寅
2010年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在浙江瑞安等地依然使用这种技术编印谱牒。男性经过训练完成汉字的刻划,经过刻字、捡字、排字等程序后进行印刷。这需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古汉语语法。女性承担裁纸和装订的工作,直到完成宗谱的印刷。活字书页拆解之后可以反复使用。春夏秋冬,工匠们带着一套套的木活字和印刷工具,行走在地方社群中,从一个祠堂到另一个祠堂。他们用手工完成谱牒的印制。谱牒的印制完成之后有专门的仪式,印刷工匠将其放置好,锁在箱子中以便保存。木活字印刷术主要通过家传口授的方式传承。
展映时间:6月11日 下午2:30
观影地点:酷雅智慧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