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速览
1、古籍活动:体验中国古建艺术之斗拱
2、辽图讲坛: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3、阅荐世界:读历史故事,做智慧少年
4、辽图酷雅:从古籍里的草木染到现代数码印花
中国古建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建筑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均取得很高的成就,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古建筑斗栱,数千年来不断出现在建筑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经久不衰。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结构,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分。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斗栱结构精美复杂,悬挑出檐、承上启下,集礼制等级、外观装饰、标志年代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在建筑中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成为中国建筑木工核心技术的最高典范。
中国古建筑为什么有许多斗拱?应县木塔斗拱为什么抗震?斗栱榫卯及制作安装的奥秘在哪?斗拱有哪些作用?本次活动通过斗拱的历史文化及榫卯结构讲解来解答以上问题,结合现场制作简单榫卯的活动,让读者参与设计制作,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中国古代建筑之美。
活动内容:榫卯制作
活动地点:辽宁省图书馆 一楼北侧展厅
活动人数:30名
报名方式:辽宁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活动报名】-【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斗拱体验活动】进行报名
报名链接:
http://10.107.201.43:8077/action/mb/weixin.do?cmd=viewAction&id=9242
活动时间:5月28日 13:30 —15:00
温馨提示:如果您报名后不能更好参加,请在允许的取消时间范围内,进入“我的活动”栏目取消报名。
《孔门七十二贤像》描写了孔子门下七十二位杰出的学生。这些学生各具特色,代表了不同领域的才华和贡献,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期讲座邀请毕宝魁老师从《孔门七十二贤像》这部古籍讲起,深入讲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以及背后蕴含的启示与道理。
讲座主题:孔子与他的弟子们
——由《孔门七十二贤像》说开去
讲座地点:辽宁省图书馆 多功能厅
论坛时间:5月27日 13:30-15:00
讲座嘉宾:
毕宝魁,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沈阳文史馆研究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韩愈研究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全国优秀社科科普专家、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科普及优秀专家。